為加強學校人才梯隊建設,加大中層管理人才的甄選與培養(yǎng),提升學校整體管理水平,充分發(fā)掘我校優(yōu)秀管理人才,為教職員工提供公平公開的職業(yè)發(fā)展通道,我校人事處就通識教育學院、艾德藝術設計學院、文化傳媒學院院長助理和教學質量評估中心主任助理職位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公開競聘。4月26日下午,競聘會議在行政中心511會議室順利舉行。
我校董事長胡建波教授,校長劉瑾教授,高級顧問曹明明,校長助理張樂芳、王艷,人事處處長閆晉瑛,副處長張李紅、鐘艷梅以及相關競聘部門領導出席并擔任此次競聘甄選小組評委。
(圖一)答辯現場
經過前期競聘通知發(fā)布、報名、資格審核、公示、任職情況調查等環(huán)節(jié),最終確定潘珊珊為通識教育學院院長助理競聘候選人,張寧、趙鉑、胡宇婷為艾德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助理競聘候選人,李佳寅、樊榮為文化傳媒學院院長助理競聘候選人,張漪為教學質量評估中心主任助理競聘候選人。
此次競聘會由人事處副處長張李紅主持。張李紅副處長介紹了本次競聘的流程和演講答辯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則后競聘會正式開始。首先進行的是通識教育學院院長助理競聘,潘珊珊圍繞“落實通識課堂最后‘一公里’”的主題進行了演講,介紹了她對如何打造品牌課程和教學質量把控的工作思考。答辯環(huán)節(jié)中評委們詢問了候選人對擔任助理職位將面對的最大的挑戰(zhàn),科研、產學與教學之間的關系等問題有哪些建議和思考。
(圖二)通識教育學院院長助理候選人潘珊珊演講答辯現場
接下來進行的是艾德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助理的競聘,張寧圍繞“跨界教學管理——思維可視化到區(qū)域實踐”的主題進行了演講,就如何擴展教學實踐基地,開拓校企合作維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構想。趙鉑以“多元、融合、優(yōu)化”為主題詞,對如何提升“專業(yè)特色、專業(yè)水準”和“就業(yè)率、就業(yè)層次”等問題給出了思考和工作規(guī)劃。胡宇婷則從教學、產學研項目、團隊建設和品牌提升等方面闡述了她對競聘崗位的認識,并計劃通過三步走的方案實施,進一步提升分院的品牌影響力,最終帶動學校品牌效益的提升。在答辯環(huán)節(jié),評委就我校與其他學校在學生的學習強度、學術標準和學術方向等方面存在哪些不同,詢問了候選人對此的看法,以及當教學工作與行政管理工作出現沖突時該如何選擇等問題。同時,胡建波董事長也提出了我校教師應具有獨特、清晰的價值取向。
(圖三)艾德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助理候選人張寧、趙鉑、胡宇婷演講答辯現場
隨后進行的是文化傳媒學院院長助理的競聘,競聘候選人李佳寅認為院長助理需要協調學生、教師和政府業(yè)界三方資源的整合,并且通過對現階段工作的思考,提出對照密蘇里新聞學院建設我校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媒體平臺,提升分院的品牌影響力。樊榮圍繞“與組織共生,向未來挑戰(zhàn)”的主題,以個人成長經歷與組織共同成長為切入點介紹自身的競聘優(yōu)勢,并闡述了她在獲取資源、管理資源和轉化資源方面對未來的工作規(guī)劃。答辯環(huán)節(jié),評委就目前分院在教學改革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密蘇里項目對分院、教師和學生有哪些收獲等,以及現階段分院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突破等問題進行了提問。胡建波董事長指出要不斷提升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鑒賞力,我校教師要不斷了解相關領域最前沿的知識和變化。
(圖四)文化傳媒學院院長助理候選人李佳寅、樊榮演講答辯現場
最后進行的是教學質量評估中心主任助理的競聘演講答辯。競聘候選人張漪圍繞“以質取勝,以道取境”的主題,分別從宏觀層面、政府要求和學校規(guī)范三個方面闡述對競聘崗位的認識,通過對“同濟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教學質量管理特色的優(yōu)勢分析,闡述了對我校實現質量戰(zhàn)略的核心訴求的工作設想。答辯環(huán)節(jié)評委針對候選人所列舉的兩個學校質量管理的不同特點,以及候選人提出的加大學生評教力度,如何消除當前學生評教存在的弊端等問題進行了提問。
(圖五)教學質量評估中心主任助理候選張漪演講答辯現場
本次競聘,學校在充分尊重員工個人意愿的基礎上,根據自身職業(yè)發(fā)展期望并結合競聘部門工作需要,統(tǒng)籌安排,為員工提供了展示自我風采的機會和平臺。七位候選人通過與校領導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對部門工作及學校發(fā)展戰(zhàn)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時校領導對候選人也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學校未來將繼續(xù)推進各層級優(yōu)秀管理人員的選拔、任用與培養(yǎng),為學校繼任者計劃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實施,做好我校優(yōu)秀管理人才儲備保障工作。
(人事處 供稿/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