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一)2024年西安歐亞學院高校PBL項目式學習論壇
10月12日,“讓教育回歸真實”2024年西安歐亞學院高校PBL項目式學習論壇在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行。來自全國20所高校及項目式學習領域的的百余位教師、專業(yè)人士,圍繞當代教育背景下PBL項目式學習如何在高校育人過程中發(fā)揮作用展開交流和研討。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桑國元教授,西安歐亞學院副校長孫建榮教授,杭州云谷學校項目式學習首席教師、學習實驗室負責人李長宸,師育未來PBL創(chuàng)始人、北師大項目學習課題組首席專家羅穎等項目式學習領域知名專家學者作了精彩主題分享。
主題報告分享

(圖二)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桑國元教授
桑國元在《未來的大學教學》主題報告中指出,在全球教育變革的時代背景下,教育的目標已轉變?yōu)閹椭鷮W生深度理解學習內容、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由此所帶來的教與學的方式也在不斷演進,呈現(xiàn)出主動性、交互性、體驗性、問題性的特點。當下流行的各種學習方式既有重視學習主體自我的學習自覺,也有強調學習主體思維的品質提升;既有重視學習組織形式的變革,也有強調學習表現(xiàn)形式的創(chuàng)新;既有關注學習情境的變化,也有強調學習條件的構建。而在學習方式變革實踐中,既要關注學習方式的實質性變革,也要規(guī)避為方式而方式的“虛假”變革。面向未來的大學教育應當接棒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基于人工智能與深度學習理論進行課堂教育實踐,面向未來智能社會,通過融合科技、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與批判性思維、強化跨學科合作,打造個性化和素養(yǎng)導向的教育模式,提升學生在智能時代的適應力與競爭力。

(圖三)西安歐亞學院副校長孫建榮教授
學習科學作為包含心理學、哲學、醫(yī)學等學科的綜合性研究領域,主要研究如何支持和促進人在整個生命歷程中的學習活動。孫建榮所作的《前提滿足性與工具適宜度——大學教學中的PBL》報告從學習科學出發(fā),認為學習者認知能力層次、前期學習經歷、現(xiàn)有學習環(huán)境三個前提,會直接影響PBL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在使用中能否發(fā)揮其應有的工具效度與教育價值。依據(jù)這一假設,基于PBL設計的學習環(huán)境應當充分考慮問題導向、實際動手、全員合作、協(xié)助引導、成效分享這五大準則。對于教學工具的研究,應當關注理論支持、學習環(huán)境、認知能力,充分考慮學習目的、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幫助學習者實現(xiàn)深度學習。

(圖四)杭州云谷學校項目式學習首席教師、學習實驗室負責人李長宸
通過杭州云谷學校的實踐案例,李長宸分享了PBL項目式學習如何真實地影響學生與教師的成長。學校的項目設計實踐主要包括項目開啟、主題沉浸、確定選題、持續(xù)研究、成果產出、終期展示、回顧復盤等關鍵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會根據(jù)不同主題匹配多樣化的活動與工具支持。學生在完成項目并獲得反饋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項目式學習中教師的角色更加多元,更加關注人的成長。教師不僅僅是知識提供者,還需要作為資源開發(fā)者去創(chuàng)造學習指南,作為設計者去設計學習路徑,作為評價者去評價學生與課程,作為導師去完成學習訓練與育人任務。

(圖五)師育未來PBL創(chuàng)始人、北京師范大學項目式學習課題組首席專家羅穎
羅穎深入探討了PBL項目式學習在大學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性和應用。她指出,當前大學教育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如學生缺乏真實世界經驗、被動學習、分科制教學等,這些問題使得學生缺乏面對真實世界的機會與能力。為此,教育4.0全球框架提出了自主學習、全球公民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等關鍵能力,強調了基于問題、合作的學習方式。項目式學習強調專注、合作、自我驅動、創(chuàng)新、樂教樂學,這些特質能有效幫助學生適應基于項目的世界,通過真實工作體驗、當眾發(fā)聲、真實反饋等方式,促進個性化學習、團隊合作和專家型思維。羅穎呼吁,改變應從課程設計開始,培養(yǎng)面向未來的人才。
學習案例分享
10月12日下午舉行的分論壇上,6位老師分別結合自身的專業(yè)背景,分享了他們在項目式學習中的實踐探索和寶貴經驗。從工程技術的創(chuàng)新應用到小學教育的深度挖掘,從人力資源到企業(yè)運營的模擬運用,每一個案例都充分體現(xiàn)了PBL項目式學習的獨特魅力。

羅穎對6位老師的案例分享進行了深入點評。她高度評價了各位老師在項目式學習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指出這些案例不僅展示了PBL在不同學科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也體現(xiàn)了教師們對PBL理念的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羅穎強調,PBL的核心在于“跳出教材看教材,跳出學科看學科”,這要求教師們不僅要關注教材本身,更要關注教材背后的知識體系和學科間的聯(lián)系,需要結合具體場景,將抽象的知識應用其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
針對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參與度不夠的問題,羅穎強調了按照角色進行分組的重要性。她認為,給學生明確的角色和職責,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提高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同時,她也鼓勵教師們不要對學生橫向比較,而是應該鼓勵他們與自己比較,通過不斷挑戰(zhàn)自我來取得進步。羅穎還特別提到項目式學習在參賽活動中的應用。她認為,所有參賽活動都可以視為項目,通過項目式學習進行過程管理,可以打破學校的圍墻,將學習延伸到更廣闊的領域。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PBL主題工作坊

(圖七)PBL主題工作坊
在充滿創(chuàng)新與探索的時代,教育方式的革新及其實踐經驗顯得尤為重要。杭州云谷學校李長宸、孫寅老師帶來“PBL項目式學習在初中階段的設計與實踐”主題工作坊。兩位老師以云谷學校七至九年級的多個真實教學案例出發(fā),通過理論講解、案例分享以及設計實操,與眾多教育工作者和熱心教育的人士詳細探討了PBL七大核心要素,為大家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和靈感。參會老師們緊接著分享了對于七大核心要素的理解與感悟,包括哪些要素已有較好的結合與推廣、哪些要素易被忽略或仍需強化等。
其中,八年級“美”節(jié)課項目案例分享成為本次工作坊的一大亮點。該項目巧妙地將PBL與藝術教育相結合,通過團隊協(xié)作,引導學生運用美術知識為資源匱乏的鄉(xiāng)村小學定制美育課程。學生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僅提升了藝術素養(yǎng),還學會了如何將復雜的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傳授給他人。這一項目不僅是對學生能力的全面鍛煉,更是對鄉(xiāng)村美育事業(yè)的有力支持。

(圖八)PBL主題工作坊
工作坊設計實操環(huán)節(jié),每個小組使用“創(chuàng)想魔盒”這一創(chuàng)新工具,沉浸式地體驗了PBL學習的七個完整步驟:項目開啟、主題沉浸、確定選題、持續(xù)研究、成果產出、終期展示、回顧復盤。
參會者表示,通過深入學習和交流,對PBL在教學中的設計與實踐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識。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相信PBL將以其獨特的魅力,為培養(yǎng)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貢獻更多力量。
(通識教育學院 孔令伊 劉博雅 陳心宣/供稿)